目录
1,伦勃朗为什么喜欢画自画像

其实在西文美术史上,不单单是伦勃朗喜欢画自画像,而是大多数的肖像画家都有画自画像的僻好。这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自西方油画问世以来,自画像就一直沿着油画的发展轨迹而发展下来。上到文艺复兴三杰,下到凡.高、毕加索及近现代的画家都有自画像流传。只是相对来说伦勃朗的自画像相对多一些而已。这并不代表伦勃朗就是自画像画得最多的一个。只能说是他的自画像是画得有特色、有个性和能够体现他个人风格的作品。画单纯的人头像说难不难,说易不易,而能够把一张简单的肖像画得很出色就太难了。伦勃朗在他的自画像里高超地运用了他对色彩明暗对比的理解,就凭这一点已不是一般肖像画所具备的魅力,像《戴金盔的男子》的那种刻画和明暗对比等各方面都大胜普通肖像画一筹。
应该这么说,伦勃朗擅长肖像画(包括他的自画像),所以流传下来的肖像画相对就多,而他的自画像作为他肖像画的一部分、作为精品,同样大多数的肖像画也流传下来了,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他的自画像也挺多的。其它的肖像画家也有很多喜欢画自画像的,但是由于不够特色,所以只流传下来了少部分。
2,评论伦勃朗的自画像
伦勃朗(1606—1669)出生于莱顿一个磨坊主的小康人家,曾入过大学,不久捉缀学当了画家,干上了专画肖像的热门职业,并娶了一个福家小姐。妻子富裕的家庭为伦勃朗事业成功的基础。直到1642年妻子去世前,伦勃朗一直是上流社会的肖像画家。此后,他的事业开始衰落,伦勃朗开始陷于债务之中。当伦勃朗1669年去世时,他除了几件旧衣服和画具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人世沧桑,人情冷暖,给伦勃朗的绘画打上了强烈的生活烙印。
事实上,人生的巨大变迁的确造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大改变。在他生活顺遂的四十岁之前,他的绘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缺乏独创性然而却有着熟练技巧的人物肖像画 ,如《解剖课》和《造船者》等;另一类是以夸张甚至是粗野的风格创作的神话和宗教画,如《普洛塞耳皮那被抢》和参孙的失明》等。此时的伦勃朗尽管也是荷兰的一位优秀画家甚至也可以称为天才,但却不会是一位有巨大影响和独创性的大师。在他的妻子去世后几年,1644年,伦勃朗生活的每况愈下造成的窘困开始影响其画风的发展。伦勃朗不再画那些平庸的肖像画和一些神秘玄想式的神话题材,他开始愈来愈多的选择那些有着深刻人性的题材,他在宗教题材中注入了父爱、怜悯与饶恕的主题,贫困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视线,他把下层普通的穷苦民众画入了他的作品之中。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拉菲尔的圣母已经成为人世间上流社会的理想化的贵族妇女的话,那么,在伦勃朗的《圣家族》中,圣母已成为一个普通的贫苦人家的农妇,而其家庭,的确也全然是一个简陋而温馨的农民家庭了。此时的伦勃朗以正视现实的态度在下贱粗丑的普通民众身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
人世炎凉使得伦勃朗对人的理想也更深入。他的人物画中开始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人物心灵的表现。伦勃朗认真地观察他的表现对象,他认真地表现他们的富于心理透析意味的姿势和人与人间情感交流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脸上每一个细节所透露出的心灵的悠长意味。伦勃朗的自画像是著名的。年轻的无忧无虑的伦勃朗曾经把自己画成漫画式的美化青年,戏谑般浪子,装扮式的文艺复兴的廷臣。他仔细研究过自己的脸部特征和各种表情、皮肤与头的不同式样,采取各种姿势、穿着各种服装,运用不同的光照,直到贫困饿生活在他的面孔上留下的深刻的印迹。伦勃朗的人物总是给我们透露出复杂的心灵的信息。伦勃朗的绘画有富于情感的丰富色彩他的色彩总是那么深沉、厚重,在一片深棕色的基调中,他谨慎到使用着有限的亮色。他利用织物的华贵的闪光,在明亮的金黄、朱红的点缀中构成一片漂亮的暖调,他在这种调子中又不时穿插些鲜明的蓝、绿等冷色,使其颜色如同宝石一般熠熠生辉。
也许,伦勃朗对光的使用给人的印象更深。如同他谨慎地使用亮色一样,他也独到地运用明暗。他自由地戏剧性地处理复杂画中的明暗光线,他利用光线来强化画中的主要部分,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的因素。他这种魔术般的明暗处理构成了他的情节性绘画中强烈的戏剧性色彩,也形成了伦勃朗绘画的重要特色。
伦勃朗是个多才多艺的画家,他画肖像、人物群像、风景,他还画极为精美的腐蚀法铜版画,在荷兰绘画的所有类别中,他都是最重要的人物,无疑,伦勃朗也是影响世界绘画发展的最重要的大师之一。后世的荷兰伟大画家梵高曾面对伦勃朗的画说过,“你知道吗,我只要啃着硬面包在这幅画的前面坐上两个星期,那么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这就是伟大的艺术不朽的魅力。
3,伦勃朗为何有那么多自画像?
翻开世界美术史,将会发现没有任何一位画家如伦勃朗那样在一生中画那么多的自画像。它们记载着伦勃朗的生命历程。这些自画像对于画家来说,究竟意义何在呢?
从20岁的大学时代起,伦勃朗就开始画自画像,一直画到临终前。曾经的豪情满怀,到最终老态龙钟,满脸岁月的痕迹,这一切都被记录在一张张自画像上。
艺术天才伦勃朗
伦勃朗是一位艺术天才,23岁时已崭露头角,在阿姆斯特丹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年轻画家。当时,伦勃朗被一位富有的画商看中,不久,这位画商的一位亲戚莎斯基雅小姐便与伦勃朗结婚了。结婚之后他们的生活幸福美满。在此期间,他曾画过一幅与妻子一起的肖像画。这幅画面展现了一对富裕的、心满意足的、毫无拘束的年轻夫妇甜蜜恩爱的生活场景。这时候也是伦勃朗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
当时,阿姆斯特丹被认为是欧洲最有魅力的城市,而伦勃朗则被视为阿姆斯特丹最有魅力的人物。世人都崇拜他,拜倒在他的脚下。他的画干净利落、技巧娴熟。画中的人物凭他画笔一抹,似乎就有了生命。伦勃朗作画速度不但快而且技巧全面。他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并因此而留下了大量优秀的作品。
荷拉斯兄弟之誓
难以摆脱的厄运
伦勃朗经过短短七八年的鼎盛时期后,等待他的正是与那些过早成名的人所遭遇的相同的厄运。在1642年,他接受一群军官的委托为他们画一张大型的集体肖像画,然而伦勃朗一反常态,将这幅画画得颇具喜剧色彩,表现的内容是一群军人在长官的率领下夜巡。画面上明暗的变化加强了戏剧效果,可是有不少人物不得不隐没在层层的暗影中。最终使得雇主大发怒火,提出抗议,指责伦勃朗为什么不把他们排成一行,使每个人都得到同样的亮度。那些被画成侧面像的军官们抱怨道:“钱付的都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在画面上的待遇却不一样呢!”伦勃朗只得说:“我是一个艺术家,不是调查人口的!”这个回答虽然很高明,但对他的职业却十分不利。此后,委托他作画的人少了。从这以后,他可以经常自己创作,不需要再迎合权贵富人的虚荣心作画了。伦勃朗虽然赢得了自己创作的自由,但生计也随之艰难了!
祸不单行,在这一年,伦勃朗的爱妻莎斯基雅去世了,为他留下了一个儿子。虽然依旧有人委托他画画,但境遇却日渐衰落,财源枯竭,面临破产。他亲眼看着自己的名声不断下降而被湮没。在他还在世的时候,他就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古代的、被人遗忘的大艺于可以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自画像来表达他对世俗的态度。1669年,伦勃朗在临终前画了最后一张自画像:披着一件旧衣服,眯着眼睛的伦勃朗,张着嘴巴,好像在哀哭,又好像在冷笑,他审视着人间,脸上充满了一生中的抱负、斗争、梦想、成就、希望、失败、痛苦的印记。一切都已消逝了,无可奈何……
伦勃朗一生画了很多自画像。就如同美术史学家所说:“尽管伦勃朗没有留下自传,但他的自画像已经向世人讲述了他一生的遭遇。”这也是画家对命运无声的诉说吧。然而,这些自画像真的能涵盖他一生的境遇吗?也许,只有伦勃朗自己才能诠释其深刻内涵。
4,伦勃朗是谁?
艺术大师伦勃朗简介
伦勃朗·马尔曼松·里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年7月15日 - 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在伟大的画家。伦勃朗生于荷兰莱顿,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他们共有九个孩子。
伦勃朗14岁进莱顿大学;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1627年21岁时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雕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他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深深打动人心,他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他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50年代后,他的画更为宽阔有力,画面更加有立体感。
从40年代开始,他经常到乡村漫步和作画,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风格质朴。1661年是他作画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后就作画较少,结交了许多中下阶层的市民,眼界更为开阔,技巧更为成熟,创造力达到顶峰。
伦勃朗和他的妻子生有4个孩子,只有最小的一个存活,但他妻子在生孩子后不久去世,他和女仆住在一起,女仆为他生了一个女儿,为此受到教会的正式谴责为“罪恶的生活”。由于他为了画画经常采购大量的衣物和绘画工具,从不计较财产,所以很快就到了破产的边缘。1669年他在贫病中去世,身边只有女儿陪伴,死后葬在西教堂一个无名墓地中。
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和20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100多幅自画像,而且几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画中出现过。
5,作品最多的画家是谁?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被称为世界上作品最多的画家。在他的近8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估计共创作和设计了13500幅画,版画刻雕版100000件、书刊插图34000幅、雕刻或陶器作品200件。有人对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做过粗略的估算,价值竟达6.9亿美元之巨。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6,伦勃朗自画像的介绍
伦勃朗·马尔曼松·里因,荷兰17世纪的一位现实主义绘画巨匠。伦勃朗是以妻子为模特儿绘制出不朽之作的一位画家。不过,不能与鲁本斯显赫豪华的一生相比,伦勃朗只能说是半生富足,半生潦倒。在作品数量上他不能与鲁本斯的工场生产的3000幅甚至更多的数字相比,但传世之油画也达600幅之多。而且,由于后世对他的价值的再认识,其名声日显而赝品陡增,以至出现“伦勃朗一生画了600幅油画,其中有300幅在美国”的笑话,同样给考证留下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